10月11日,十三省市文史研究馆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在石家庄正定召开。
座谈会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邀请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专家代表百余人,围绕“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交流研讨、互鉴研究成果、分享创作所得、共谋发展良策。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兆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参事室主任王振华代表兄弟省市文史研究馆致辞。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王彬主持会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杰、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峰珍分别介绍河北、石家庄戏曲发展情况。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讲话
高雨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戏曲艺术与家国天下、时代变迁、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人才荟萃,馆员中不乏戏曲领军人物,他们为戏曲艺术的流派传承、推陈出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华戏曲艺术繁荣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正道,发扬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切磋中收获新知,携手推动中华戏曲艺术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华。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兆伟讲话
董兆伟表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河北作为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共有36个地方剧种并仍然活跃舞台,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大力推动戏曲艺术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和交流推广,促进文化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北方戏窝子”成为河北重要的文化名片。艺术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河北将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兄弟省份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学习互鉴,为推动戏曲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座谈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韩子勇,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蓉蓉、特约研究员刘侗,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孙重亮、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杨金深、梁勇、特约专家庞彦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张继红,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侯耀忠,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鹏,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特约专家邹青,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李春荣,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龚国光、特约专家蒋良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崔光丽,陕西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惠敏莉等16位馆员、专家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做了主旨演讲。与会的各位馆员和专家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聚焦中国戏曲的理论研究、剧本创作、演出推广、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深入研讨交流,互鉴经验成果,碰撞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提出许多新路径新举措,形成一批真知灼见。大家纷纷表示,中国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重要载体,要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文化瑰宝,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传承,提升文艺工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技艺水平,积极培养年轻戏曲演员,为戏曲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要注重戏曲作品的创新与发展,鼓励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质量的新作品,使其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更加相符,让戏曲焕发新的生机;要注重戏曲市场的开拓与推广,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拓宽戏曲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和喜爱戏曲。
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安徽、四川等12省(市)文史馆负责同志,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周魁及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